华尔街大行警告:快跑!AI概念正在泡沫化
“华尔街预测最准分析师”认为,科技股和人工智能概念股估值过高,正处泡沫化的“婴儿期”,同时美联储的加息周期或许还未结束,以史为鉴,到抛售的时候了。
要说今年美股最火热概念,谁敢与AI争王位?几乎贯穿了整个一季度的Al热潮也为科技股的强势回归添了一把火。
面对如此火热的行情,自去年以来华尔街预测最准确的分析师、美国银行策略分析师Michael Hartnett在最新的报告中表示,科技股和人工智能概念正形成泡沫,建议投资者可以抛售美股了。
(相关资料图)
Hartnett解释称:
如果美联储今年“错误地”停止了加息的步伐,美债收益率将升至4%以上。
如果是这样,我们肯定还没有看到本轮加息周期的最后一次加息。而鉴于市场目前的降息预期,未来12个月“最痛苦的交易”就是基准利率升至6%,而不是降至3%。
因此投资需要在标普500位于4200点(该指数的当前水平)时开始抛售。
Hartnet表示,AI概念目前为一个处于“婴儿期的泡沫”,过去的泡沫形成通常是因“宽松货币政策”而起,以加息结束。
Hartnett以上世纪90年代的互联网泡沫为例,当时互联网股的上涨和强劲的经济数据促使美联储开启了紧缩的周期,而9个月后科技股泡沫破裂。
今年以来,美股AI龙头的股价一路飙升。英伟达的股价已经翻了一番,涨幅超过了120%,未来12个月的市盈率接近60倍。提供企业AI服务的公司C3.ai本周已经飙升了34.1%,今年以来的涨幅达到了142.28%。
但现在AI概念相关股票存在估值过高的问题。尽管技术进步着不断引爆一轮又一轮的浪潮,但高估值可能意味着转折点已经到了。
AI概念的高估值还能持续多久?
从历史上看,最佳投资回报时期之前,通常伴随着较低的估值,因为低估值可以吸引投资者为预期收益增长“支付更高的价格”:
1994年,投资者可以以约3倍的市销率购买微软股票。而如今,微软的市销率已经超过11倍,而AI或许会将这一数字进一步推高。
Sun Microsystems首席执行官Scott McNeely曾就估值发表过一个重要评论:
如果一个公司的市值是其营收的10倍,意味着为了让投资者于10年内收回成本,公司需要在接下来的10年里,每年将其全部营收作为股息支付给投资者。
因此有分析指出,对于投资者而言,市销率若超过五倍可能出现很多潜在问题:包括估值过高、盈利不稳定、市场饱和、竞争压力以及行业特定因素:
以市销率为2倍的公司为例,销售额增速达20%也只能维持其市值的温和增长。而对于市销率超五倍的公司而言,销售额增速需要达到一个“天文数字”才能维持市值。
除了市销率这一估值指标,华尔街见闻此前指出,标普500指数中的全部科技股的预期市盈率接近25倍这一历史性的高水平,要证明这样的倍数是合理的,美联储将需要至少降息300个基点,这是掉期市场对今年降息定价的五倍多。
考虑到估值回调的可能性,部分投资者开始从“安全资产”中撤离:
Legal & General Investment Management和RBC Wealth Management等基金削减科技股头寸。
历史教训:过于集中不是好事
《巴伦周刊》编辑Randall Forsyth曾说:“这次可能不一样——是投资里最危险的一句话。”
华尔街见闻在此前的多篇文章中提到,美股今年的涨幅也靠“AI”,做多大型科技股是美股最拥挤的交易,科技股已接近超买,难以继续领跑市场:
年初至今,六家LLM创新公司微软、谷歌、亚马逊、Meta、英伟达、Salesforce贡献了标普500涨幅的53%、纳斯达克100的54%和成长型股票的68%。
一季度美股反弹的广度“以某些指标衡量是有史以来最弱的”,领涨股票的数量是自1990年代以来最少的。
从历史上看,过于集中并不是好事,每每当美股由单一行业或者少数巨头主导后,往往会伴随一轮调整:
1980年代能源板块占标普500指数的比重最高时达到26%,但伴随着油价的下跌,能源股独领风骚的时代也过去了。随后登场的是科技股,2000年科网泡沫破裂前,科技板块占标普500指数的比重飙升至 30%以上。
标签: